【师德榜样】天道酬勤,授人以渔——访物流管理系杨浩雄老师
人物简介
杨浩雄,湖南长沙人,管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必赢nn699net副院长,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讲《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论》、《物流信息系统》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致力于城市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兼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理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委员会专家,中国仓储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及参与企业项目10余项。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等收录20篇次,出版学术专著4部。多次获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
人物特写
谈到我们都非常关心也非常迷茫的问题——“学术型研究生应该如何提高学术水平”时。杨老师对此有很深的体会,他说:“我一直坚信严师出高徒,因此对学生要求很高。刚开始,做科研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一个爱好,尤其是对于我们的研究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所以,作为老师,一开始我会建议学生做大量的科研文献阅读工作,尤其是外文文献,对学生的帮助非常大。”同时,因为学生自觉性的不够,老师也需要花些时间对学生进行监督。杨老师从05年开始指导研究生一直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高效且常规的培养体系。他会给自己的学生布置一些阅读文献及论文的任务,然后慢慢的通过每周一次的例会,让学生来汇报自己所阅读的文献并互相交流。这样大概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训练,让学生培养一种阅读习惯。杨老师认为,对于学术性的研究生,能够踏踏实实读两年文献,后期的工作就简单了。另外,还要动手写文章,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进行写作,或者参加一些的项目,之后就可以自己独立的进行一些研究。
谈及在校期间研究生的实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在这不太建议学生过早的实习。”在他看来,研究生一二年级去做实习和将来的工作没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不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学到的东西很有限,另一方面实习做的都是边缘性事情,对企业来说可能只是廉价劳动力。他说:“其实我们学术研究生学习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如果我们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实习上,那么我们毕业的时候与本科的同学的差别在哪里呢?他们毕业三年之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而我们在校园里多待三年难道只比他们多了一张毕业证吗?”杨老师提醒我们:“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多多学习多多思考,对我们学生的将来是很重要的,学术型研究生不要本末倒置。”
采访期间,老师还不忘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位同学告诉我们,杨老师是一个对学生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平常对学生的指导一丝不苟。不管工作多忙都会定期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有段时间老师在国外,就利用空闲时间与学生进行视频通话,询问他们的学术进展。杨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他们学术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在未来的日子里,杨老师首先希望我们一定要锻炼自己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阅读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对于研究生来说,能够学习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抓紧这有限的时间不断充实提升自己。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尤其对于学术性研究生来说,如果能充分利用时间,多阅读文献,多动手写作,培养自己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
记者手记
作为第一次采访的我们,在见到杨老师之前,心中难免有些忐忑。杨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他亲切和善,平易近人,诚恳地为我们讲述过来人的的经验,字字箴言,娓娓道来,使我们受益匪浅,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杨老师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努力探索真理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正值“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杨老师叮嘱我们学做结合,才会有收获。作为一名研究生,要勇于担当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优良的作风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踏踏实实进行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他的科研成果以及各方面的成就和他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杨浩雄老师是我们工商大学的优秀教师,更是我们工商学子学习的榜样。
采访记者:商研1533班党支部 郭楠楠 连珍